在半导体制造中,硅晶圆作为基础材料,用于批量生产数百至数千个集成电路。不过在量产或原型制作阶段,常常会出现晶圆剩余的情况。

造成晶圆过剩的原因多样,包括制造流程和业务运营中的多种因素。
例如,在量产过程中,为了达到目标出货量,企业通常会基于预期良率(良率并非 100%)提前生产一定数量的晶圆,以弥补生产过程中因良率不足而导致的损耗。
良率,即Yield, 通常指在一批晶圆中,最终达到设计和功能要求的合格芯片的比例。

此外,在原型开发或初期生产阶段,由于设计变更或订单取消,部分晶圆可能中途失去用途,成为剩余库存。
另一个常见原因是产线的最小加工批量限制,例如晶圆厂通常以25片为一个最小单位进行投料,导致即使实际需求较小,也不得不生产超出需要的数量。与此同时,用于设备调试和工艺监控的测试晶圆与监控晶圆,虽然占硅晶圆总出货量约20%,但在使用后通常不再用于产品制造,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剩余数量。

对于这些剩余晶圆,可根据其工艺状态和进度进行分类和处理。
许多晶圆被转用作测试晶圆,也就是监控晶圆,用于检测设备状态、优化工艺参数,尤其是在离子注入、化学气相沉积、蚀刻和化学机械抛光等关键工艺环节中,用于前期的条件调试与颗粒控制。这类晶圆在使用后还可通过酸洗、剥离等工艺进行再生处理,实现多次重复利用.
Category: 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