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CT百科

通信与信息领域内的知识性网站

Menu
  • 首页
  • AI与算力
  • 光纤
  • 无线移动
    • 3G
    • 5G
    • 4G
    • xRAN
  • 6G
  • 光通信
    • WDM
    • PON
  • 交换路由
  • 半导体
  • 光器件与模块
  • 核心网
  • 原理
  • 物联网
  • 云计算
  • 通信人物
  • 设计与工程
  • 科谱
  • 通信百科文库
  • 通信企业
Menu

几种先进封装技术

Posted on 2024-02-222024-02-22 by ICT百科

在以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为代表的新需求驱动下,先进封装应运而生,发展趋势是小型化、高集成度,历经直插型封装、表面贴装、面积阵列封装、2.5D/3D封装和异构集成四个发展阶段。

先进封装开辟了 More-than-Moore的集成电路发展路线,能够在不缩小制程节点的背景下,仅通过改进封装方式就能提升芯片性能,还能够打破“存储墙”和“面积墙”。

先进封装也称为高密度封装,具有引脚数量较多、芯片系统较小和高集成化的特点。先进封装属于中道工序,包括清洗、溅射、涂胶、曝光、显影、电镀、去胶、刻蚀、涂覆助焊、回炉焊接、清洗、检测等一系列步骤。与传统的后道封装测试工艺不同,先进封装的关键工艺需要在前道平台上完成,是前道工序的延伸。

下面我们简单了解几种先进封装技术。

1.FOWLP

FOWLP (Fan-out Wafer Level Package)是WLP(Wafer Level Package)的一种,因此我们需要先了解WLP晶圆级封装。晶圆级封装可分为两大类型:扇入型WLCSP(Fan-In Wafer Level Chip Scale Package, Fan-In WLCSP)和扇出型WLCSP(Fan-Out Wafer Level Chip Scale Package, Fan-Out WLCSP)。

因为封装完成后再进行切割分片,因此,封装后的芯片尺寸和裸芯片几乎一致,因此也被称为CSP(Chip Scale Package)或者WLCSP(Wafer Level Chip Scale Packaging),此类封装符合消费类电子产品轻、小、短、薄化的市场趋势,寄生电容、电感都比较小,并具有低成本、散热佳等优点。FOWLP,由于要将RDL和Bump引出到裸芯片的外围,因此需要先进行裸芯片晶圆的划片分割,然后将独立的裸芯片重新配置到晶圆工艺中,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批量处理、金属化布线互连,形成最终封装。FOWLP封装流程如下图所示。

无论是采用Fan-in还是Fan-out,WLP晶圆级封装和PCB的连接都是采用倒装芯片形式,芯片有源面朝下对着印刷电路板,可以实现最短的电路径,这也保证了更高的速度和更少的寄生效应。另一方面,由于采用批量封装,整个晶圆能够实现一次全部封装,成本的降低也是晶圆级封装的另一个推动力量。下载:算力时代来临,Chiplet先进封装大放异彩

FOPLP采用了PCB上的生产技术进行RDL的生产,其线宽、线间距目前均大于10um,采用SMT设备进行芯片和无源器件的贴装,由于其面板面积远大于晶圆面积,因而可以一次封装更多的产品。相对FOWLP,FOPLP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目前,全球各大封装业者包括三星电子、日月光均积极投入到FOPLP 制程技术中。2.EMIBEMIB(Embedded Multi-Die Interconnect Bridge)嵌入式多芯片互连桥先进封装技术是由英特尔提出并积极应用的,和前面描述的3种先进封装不同,EMIB是属于有基板类封装,因为EMIB也没有TSV,因此也被划分到基于XY平面延伸的先进封装技术。

和硅中介层(interposer)相比,EMIB硅片面积更微小、更灵活、更经济。EMIB封装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将CPU、IO、GPU甚至FPGA、AI等芯片封装到一起,能够把10nm、14nm、22nm等多种不同工艺的芯片封装在一起做成单一芯片,适应灵活的业务的需求。通过EMIB方式,KBL-G平台将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与AMD Radeon RX Vega M GPU整合在一起,同时具备了英特尔处理器强大的计算能力与AMD GPU出色的图形能力,并且还有着极佳的散热体验。这颗芯片创造了历史,也让产品体验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3.CoWoSHBM的高密度连接和短互联间距,要求台积电的CoWoS封装技术,是 2.5D封装技术。。CoWoS是台积电于2012年研发的一种2.5D集成封装技术,可分为CoW和oS两步,CoW(chip on wafer)是将计算核心、I/O die、HBM等芯片封装在硅中介层上;然后再把CoW芯片整体封装在基板(Substrate)上,即oS(onsubstrate)环节。CoWoS可以节省空间,实现HBM所需的高互联密度和短距离连接;还能将不同制程的芯片封装在一起,在满足AI、GPU等加速运算的需求的同时控制成本。目前所有先进的 Al计算芯片都使用HBM,而几乎所有HBM都封装在CoWoS上。

4.HBMHBM(High-Bandwidth Memory )高带宽内存,主要针对高端显卡市场。HBM使用了3D TSV和2.5D TSV技术,通过3D TSV把多块内存芯片堆叠在一起,并使用2.5D TSV技术把堆叠内存芯片和GPU在载板上实现互连。下图所示为HBM技术示意图。

HBM目前有三个版本,分别是HBM、HBM2和HBM2E,其带宽分别为128 GBps/Stack、256 GBps/Stack和307 GBps/Stack,最新的HBM3还在研发中。

5.SoIC

SoIC也称为TSMC-SoIC,是一项新技术——集成片上系统(System-on-Integrated-Chips),预计在2021年,台积电的SoIC技术就将进行量产。究竟什么是SoIC?所谓SoIC是一种创新的多芯片堆栈技术,能对10纳米以下的制程进行晶圆级的集成。该技术最鲜明的特点是没有凸点(no-Bump)的键合结构,因此具有有更高的集成密度和更佳的运行性能。SoIC包含CoW(Chip-on-wafer)和WoW(Wafer-on-wafer)两种技术形态,从TSMC的描述来看,SoIC就一种WoW晶圆对晶圆或CoW芯片对晶圆的直接键合(Bonding)技术,属于Front-End 3D技术(FE 3D),而前面提到的InFO和CoWoS则属于Back-End 3D技术(BE 3D)。TSMC和Siemens EDA(Mentor)就SoIC技术进行合作,推出了相关的设计与验证工具。3D封装工艺介绍下图是3D IC和SoIC集成的比较。

具体的说,SoIC和3D IC的制程有些类似,SoIC的关键就在于实现没有凸点的接合结构,并且其TSV的密度也比传统的3D IC密度更高,直接通过极微小的TSV来实现多层芯片之间的互联。如上图所示是3D IC和SoIC两者中TSV密度和Bump尺寸的比较。可以看出,SoIC的TSV密度要远远高于3D IC,同时其芯片间的互联也采用no-Bump的直接键合技术,芯片间距更小,集成密度更高,因而其产品也比传统的3D IC有更高的功能密度。6.X-CubeX-Cube(eXtended-Cube)是推出的一项3D集成技术,可以在较小的空间中容纳更多的内存,并缩短单元之间的信号距离。X-Cube用于需要高性能和带宽的工艺,例如5G,人工智能以及可穿戴或移动设备以及需要高计算能力的应用中。X-Cube利用TSV技术将SRAM堆叠在逻辑单元顶部,可以在更小的空间中容纳更多的存储器。从X-Cube技术展示图可以看到,不同于以往多个芯片2D平行封装,X-Cube 3D封装允许多枚芯片堆叠封装,使得成品芯片结构更加紧凑。芯片之间采用了TSV技术连接,降低功耗的同时提高了传输的速率。该技术将会应用于最前沿的5G、AI、AR、HPC、移动芯片以及VR等领域。

X-Cube技术大幅缩短了芯片间的信号传输距离,提高数据传输速度,降低功耗,并且还可以按客户需求定制内存带宽及密度。目前X-Cube技术已经可以支持7nm及5nm工艺,三星将继续与全球半导体公司合作,将该技术部署在新一代高性能芯片中。

先进封装对芯片的提升作用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实现芯片封装小型化、高密度化、多功能化;二是降低产品功耗、提升产品带宽、减小信号传输延迟;三是可实现异质异构的系统集成;四是延续摩尔定律,提升产品性能的有效途径;五是降低先进节点芯片的设计复杂度和制造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良率。

本文来源于网络,分享以供学习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载:

半导体深度报告-先进封装加速迭代-迈向2.5D3D封装

先进封装技术发展趋势

半导体封装工艺讲解

硅基光电子芯片封装设计规则

裸芯片封装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3D封装工艺介绍

Category: 半导体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 有问题就有答案,点击提问 →

博主
李东霏
【香农信息技术研究院】

标签

4G 5G 5G NR 5G前传 5G承载 6G 50G PON 400G 800G DWDM F5G FDD FlexE G.654E G.709 GPON ISI LTE MIMO MPLS ODN Open RAN OSNR OTN PON ROADM Segment Routing SPN SRv6 TDD WDM 光与技术 光模块 光纤 区块链 华为 参考信号 同步 天线增益 数据中心 波长 相干技术 空芯光纤 诺基亚 路由器
您尚未收到任何评论。

友情链接:通往ICT之路文库,大功率电源培训,

© 2025 ICT百科 | 蜀ICP备2020035321号-1
微信支付
请使用 微信 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