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CT百科

通信与信息领域内的知识性网站

Menu
  • 首页
  • AI与算力
  • 光纤
  • 无线移动
    • 3G
    • 5G
    • 4G
    • xRAN
  • 6G
  • 光通信
    • WDM
    • PON
  • 交换路由
  • 半导体
  • 光器件与模块
  • 核心网
  • 原理
  • 物联网
  • 云计算
  • 通信人物
  • 设计与工程
  • 科谱
  • 通信百科文库
  • 通信企业
Menu

光与技术(3):光通信中光是怎么来的?

Posted on 2021-07-232021-07-26 by ICT百科

太阳光和灯光的本质是什么,与光纤通信中的光又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本期的《光与技术》之旅。

中国古代对光的研究比较久远。在科圣墨子所编著的《墨经》中有曰:“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入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大体意思就说“光线照到人(光之人),人体所反射的光线好比箭射那样的直线前进(煦若射)。这样,人的下部在屏之高处成像;人的高部在屏之下面成像(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入也下)。即所成之人像为倒转。

何以故呢?这是因为,来自足部的光线,其下面一部分被遮蔽了;来自头部的光线,其上面一部分被遮蔽了的缘故(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但正因为在光路上或远或近存在着小孔,可让光线透入,故暗匣内所成之象是个明亮的影像(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墨经中不仅阐述了小孔成像的情形,而且指出了光线的直线前进的性质,但也仅限于这些。后世之光的研究都或多或少重复循环,并没有更深入下去。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安比杜克勒斯最早给出光现象定义:看见东西是因为人的眼睛发出光线碰到了物体”的人,虽然不对。两河流域的伊本-海什木,被称之为“光学之父”,“科学方法论之父”,在1015年左右出的《光学》(Book of Optics),证明光线进入人眼,因而产生了影像。

而对光本质的深入研究,却是要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并由此拉开始了“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之争。

光的波动性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相信大家都知道其诡异性。后来的麦克斯韦预言,光同无线电等一样,也是一种频率很高的电磁波,本质上是一种电磁现象。这处现象的证实是由赫兹完成的,并用实验方法测出电磁波的速度,与光速近似。利用光的波动性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但是光有些时候表现的并像波。因此就有了后来的光的粒子性研究。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光的粒子性则是以牛顿为首的科学家最先认同,他们认为光的本质是粒子。而真正发现这个现象的还是赫兹,是他在证明波动理论实验中发现:两个锌质小球之一用紫外线照射,则在两个小球之间就非常容易跳过电花。视为“光电效应”。这个现象的解释则由普朗克提出,它认为光是能量,在发射的时候应该是一份一份的。后来,爱因斯坦创立光电效应理论也证明了光的粒子。

光电效应

对光本质的认识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到了20世纪最终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落下了帷幕。在这里我们就不过多阐述历史上关于它们之间的“争斗”。

通过对光的深入认识,科学家在1960年首次成功演示了激光。我们通常所说的光通信中的光,指的就是激光器中的光,也即是光模块中的激光。激光器可以说是光模块的心脏,其成本占光模块总成本的50%左右。

我们来看激光的英文单词“laser”,它是由LASER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即受激辐射光放大器的缩写演变而来。激光器是由工作物质,泵浦系统和谐振腔三个部分构成的,泵浦系统向工作物质输送能量,使其实现粒子反转,而谐振腔,则使受激辐射光不断被放大,以至输出稳定的激光。

激光器的组成泵浦源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最常见的两种形式是光能和电能。对于光泵浦,可以是灯炮。电泵浦可以通过直流电流(如激光二极管)、放电(惰性气体激光器和准分子激光器)或射频放电实现。下图列出部分激光器的分类。

列出部分激光器的光谱供参考,如下:

但是,当激光器刚发明出来的时候,并不没有能够在室温下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只有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与上图中的LD二极管激光器可不同),其光谱在850nm左右,也就是我们知道的光纤通信的第一个窗口。这个窗口的光波长需要配置多模光纤,以保证LED发的光可以有效的射入到光纤中去。随着光纤衰耗的不断降低以及光纤种类的多样化,光纤通信的其他窗口也在后面陆续打开。

当前在光纤通信中光模块使用的激光器主要是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FP(Fabry-perot 法布里-珀罗激光器)和DFB(分布式布拉格反馈式激光器)等可调谐激光器等几种激光器。

其中,DFB激光器比FP激光器贵,FP激光器的成本又比VCSEL激光器贵。传输距离几十米用VCSEL激光器,在40km以内的光模块一般采用FP激光器,传输距离大于40km一般使用DFB激光器。

Category: 光通信, 科谱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 有问题就有答案,点击提问 →

博主
李东霏
【香农信息技术研究院】

标签

4G 5G 5G NR 5G前传 5G承载 6G 50G PON 400G 800G DWDM F5G FDD FlexE G.654E G.709 GPON ISI LTE MIMO MPLS ODN Open RAN OSNR OTN PON ROADM Segment Routing SPN SRv6 TDD WDM 光与技术 光模块 光纤 区块链 华为 参考信号 同步 天线增益 数据中心 波长 相干技术 空芯光纤 诺基亚 路由器
您尚未收到任何评论。

友情链接:通往ICT之路文库,大功率电源培训,

© 2025 ICT百科 | 蜀ICP备2020035321号-1
微信支付
请使用 微信 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