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CT百科

通信与信息领域内的知识性网站

Menu
  • 首页
  • AI与算力
  • 光纤
  • 无线移动
    • 3G
    • 5G
    • 4G
    • xRAN
  • 6G
  • 光通信
    • WDM
    • PON
  • 交换路由
  • 半导体
  • 光器件与模块
  • 核心网
  • 原理
  • 物联网
  • 云计算
  • 通信人物
  • 设计与工程
  • 科谱
  • 通信百科文库
  • 通信企业
Menu

5G前传方案你真的知道吗?

Posted on 2021-07-222024-01-19 by ICT百科

前传方案在4G建设时期也是讨论的较多,当时也有基于光纤直联(灰光方案)和波分复用技术的方案,同时也面临是3G/4G混传、4G独立建设等前传问题。同样,在5G前传方案中,当前讨论比较多也有光纤直联(灰光方案),只不过波分复用方案变种较多,从原来的CWDM粗波方案,到LWDM和MWDM,给人的感觉就是眼花缭乱,而且同样面临4G改造5G混传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吧。


(一)采用光纤直联灰光方案
首先强调一点光纤直联并不是说不要用光模块,而是采用灰光模块。在光纤资源丰富的区域,这个方案在前期开通是较为方便的,不需要增加任何传输设备,BBU与天线RRU之间通过1310nm的灰光模块对接(关于灰光与彩光,可以去看前期写的文章“认识光”)。
如果此时采用的是我们双纤双向系统,按照一个基站3个方向共3个AAU来算,一收一发,共需要3个光模块,6根光纤。考虑一个BBU池带6个基站的情形,如下图所。对一个接入环来说,从AAU侧到CO机房之间是端到端的需要6芯,那至少就需要36芯的光纤。

因此双纤双向方案对光纤资源的消耗,是一件恐怖的事情,特别是光纤资源靠租的运营商,将导致极大的前期投资。另外从时间同步要求来看,相比4G需要1588时间同步,对5G来说,单纤双向是其前传关键能力的关键要求。
因此呢,我们就从收发的光模块着手,把双纤双向改为单纤双向的光模块BiDi,也就是光模块数量没有变,仍然是BBU的1个端口和1个AAU各1块光模块,只不过是收发波长都在同一芯光纤中传输。在5G 25G的单纤双向光模块,采用1270nm/1330nm波长,这个波长与10G的单纤双向光模块的波长一样。在这里要注意,如果BBU端用的是1270nm/1330nm波长,那么在AAU端就必须用1330nm/1270nm波长的光模块。采用BiDi单纤双向,就可以节约一半的光缆资源。

以上光纤直联方案优势就是无需额外的传输设备,前期投资低。缺点是光纤资源消耗仍然很大,同时无有效的保护链路和运维管理能力,中间哪里出了点问题,只得靠无线侧或者人工来找了。
既然光纤直联方案对光纤资源太浪费,那我们就用波分复用方案吧。波分复用分为CWDM(粗波分)和DWDM(密集波分)两种。DWDM的成本相对较高,同时在前传5-10km的传输需求下,用DWDM有点大材小用的感觉。下面我们来看一看CWDM方案是怎么回事。
(二)采用CWDM无源方案
5G前传CWDM方案其实是一个彩光无源方案。方案的特点就是在靠近AAU基站侧和DU机房侧配置一组无源合分波器。当采用双纤双向时,三个AAU业务各通过一对光纤,被基站侧的分合波汇聚到一对光纤中。这就较大程度上节省了配线与主干光缆的光纤资源。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AAU到对接基站侧的合分波器件采用的双纤双向,也就是收发采用的是相同波长,收发必须各占用一根光纤,当然也只需要3个波长。在目前的5G前传建设中,就像前面强调的,单纤双向是5G前传的关键性技术要求。目前,采用25G单纤双向BiDi光模块方案比较普遍。配置的光模块收发波长不一样,每个AAU便可以只需要一根光纤,然后再通过分合波器件汇聚到一根光纤中。这相比上面的双纤双向方案又节省了一半光缆。在这里,单纤双向时,就需要6个波长,也就是当前讨论比较多的6波CWDM方案。

这里的6波的波长怎么选?综合成本和性能考虑,目前比较成熟的25G光模块中,常用的是1271、1291、1311、1331、1351、1371这6个波长。

这6个波长在频谱中的位置,其中前5波是属于O波段,第6波属于E波段。为什么会采用CWDM这6个波长?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CWDM的20nm波长间隔带来很大的温度适应性。目前常用的激光器是一个温度敏感性器件,在项目投标中都会对业务单板的工作温度有要求。以G.652D光纤为传输介质为例,市场上常用25G光模块,它的工作温度范围从-40到+85摄氏度。这个跨度足足有125度,而光模块DFB激光器的波长对温度的漂移大概是0.1nm/℃。也就是说125度会造成12.5nm的波长偏移。所在当采用20nm的CWDM波长时,是有足够的隔离度的。而反映在光模块中,也就不需要专门的TEC温度控制器,在成本上也有优势。
从色散控制角度来看,1271-1311nm的色散代价约为1dB,1331nm的色散代价约为3dB,根据激光器发光功率估算,通过PIN接收器(最大约-14dBm接收灵敏度)也是可以满足需求的。但是,对于1351-1571nm,色散代价达到4.5dB,PIN管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因此就必须用性能更好的APD管来补偿色散代价,好的性能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以上是基于完全新建5G的情况,3对波长就能满足需求。但实际上,当前4G网络仍然并且长期是主力。就无法避免的与4G基站共站的问题。我们同样按照一个基站3个4G的RRU天线考虑,加上5G的3个AAU,一共就需要6对光模块。

对于BiDi单纤双向,还需要另外6个波来实现前传。当前主流的是增加CWDM的后6波。

这样的结果就是,发端采用成本较高的EML激光器,并在收端采用APD管,从而进一步推高成本代价。以上就是基于CWDM的12波5G前传方案。
(二)采用LWDM 12波半有源方案
为了加快5G的部署,同时也为了节省费用,能利旧的我们就尽量复用。LWDM 12波前传彩光方案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提出来的。LWDM的全称是LAN-WDM,符合IEEE 802.3BA标准,按照800GHz对O波段的频谱进行划分,共有8个标准波长。在4*25G QSFP28 LR4光模块中,采用4路LAN-WDM波长。这4个波长分别是LWDM标准的前4波.前4波:1295.56nm, 1300.05nm, 1304.58nm, 1309.14nm。后4波:1273.54nm, 1277.89nm, 1282.26nm, 1282.66nm。但是这上面也才8波,另外4波从哪来呢?后4波是复用CWDM的4个波长:1269.23nm,1332.41.nm,1313.73nm,1291.10nm。

从上面的图上我们看得出,LWDM的波长间隔比CWDM(20nm)的波长间隔要窄,而且全部位于1310nm附近的低色散区域,这也就是说,在接收端,光模块可以用PIN管就能满足传输要求。同时由于波长间隔变窄了,就必须要比较大的波长偏移,为了满足-40度+85度的环境要求,TEC温控就变得不可少了。
这里与纯CWDM方案相比,成本上并没有太多优势。CWDM由于波长间隔大,不用TEC,而LWDM波长间隔小,要用TEC;CWDM后两波色散大,需要APD接收,而LWDM由于中心波长都处于较低色散带,只需要PIN接收。
(三)采用MWDM 12波半有源方案
MWDM是中移动提出来的,也是为了满足当前急迫的5G部署需求,复用了部分CWDM部分波长。其方案主要包括AAU彩光模块、AAU侧无源波分复用器、DU侧的有源WDM设备。既包含了有源的彩光模块和有源的WDM设备,又包含了AAU侧的无源的波分复用器。也就是说,MWDM也是一个半有源的WDM方案。

那么MWDM又如何实现12个波长呢?
在复用25G CWDM 前6波的基础上,通过增加TEC温度控制,左右偏移3.5nm波长形成12个波长,具体如下:

其中前8个波长搭配DML+PIN+TEC,后4个波长搭配DML+APD+TEC。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发端采用DML,但在收端的APD和TEC,一个都不能少。所以,从成本上来说,MWDM比前面两种方案,没有优势。
但撇开成本来说,由于局端是有源设备,可以提供告警性能检测,什么光纤故障定位也可以实现,支持模块级监控,也就是说远端模块故障可监控。另外,因为是有源,可以通过检测光功率等变化,来提供光线路1+1保护。这些优点是LWDM和CWDM无法实现的。

总结
最后,对以上5G前传采用波分复用的方案用一张表来总结:

Category: 5G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 有问题就有答案,点击提问 →

博主
李东霏
【香农信息技术研究院】

标签

4G 5G 5G NR 5G前传 5G承载 6G 50G PON 400G 800G DWDM F5G FDD FlexE G.654E G.709 GPON ISI LTE MIMO MPLS ODN Open RAN OSNR OTN PON ROADM Segment Routing SPN SRv6 TDD WDM 光与技术 光模块 光纤 区块链 华为 参考信号 同步 天线增益 数据中心 波长 相干技术 空芯光纤 诺基亚 路由器
您尚未收到任何评论。

友情链接:通往ICT之路文库,大功率电源培训,

© 2025 ICT百科 | 蜀ICP备2020035321号-1
微信支付
请使用 微信 扫码支付